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主题 > 传染病防治 >

细菌性痢疾

发布时间:2007-03-13 18:50 发布人:

[概述]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志贺菌属(痢疾桿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冷、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样大便。中毒型菌痢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回圈衰竭和呼吸衰竭,而肠道症状轻或缺如,病情凶险。 菌痢常年散发,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有有效的抗菌药治疗,治愈率高。疗效欠佳或慢性变多是因为未经正规治疗、未及时治疗、使用药物不当或耐药菌株感染。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病因]

    (一)传染源 传染源包括患者和带菌者。患者中以急性非急性典型菌痢与慢性隐慝型菌痢为重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招标。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痢疾杆菌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患病多,与不良卫生习惯有关,成人患者同机体抵抗力降低、接触感染机会多有关,加之患同型菌痢后无巩固免疫力,不同菌群间以及不同血清型痢疾杆菌之间无交叉免疫,故造成重复感染或再感染而反复多次发病。

[临床表现]
    1.普通型:一般有高热,病初可有一次惊厥,也可低热。大便脓血、黏冻或黏液,伴腹痛与里急后重。轻者或乳儿大便可以似一般腹泻。腹部体检可有左下腹压痛。
    2.中毒型:多见于3—7岁小儿,中毒症状可先于肠道症状数小时,也有在较轻腹泻数日后突然变化者。一般高热在40C以下,可有意识障碍与惊厥,面灰肢冷,脉数,血压正常或稍低;重者体温40以上,神志昏迷或浅昏迷,惊厥频发,可伴血压下降、紫绀、皮肤花纹等严重循环衰竭或呼吸衰竭征象。
    3.慢性型:多因初发治疗不彻底,或合并营养不良及肠寄生虫病引起。有3种表现:
    ( 1)迁延型:症状持续2个月以卜,或虽仅有肠道功能紊乱而大便反复培养阳性者。
    (2)慢性型:急性发作,在症状时好时坏的漫长过程出现急性症状,大便培养得到与过去相同的菌型。
    (3)慢性隐伏型:过去有痢疾病史,现已较长时期五临床症状,但乙状结肠镜检查肠黏膜有溃疡及增生病变,或大便培养痢疾杆菌仍阳性。

[诊断]
    1.夏秋季高热抽筋,宜考虑此病。有不洁饮食及病源接触史有助诊断。
2.可根据上述普通、中毒、慢性三型的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3.化验检查确诊
(1)大便镜检:成堆脓细胞或红、白细胞及吞噬细胞。白细胞每高倍视野在15个以上时,须综合病史、临床考虑诊断。临床怀疑中毒性菌痢而无腹泻者宜用冷盐水或肥皂水灌肠获取标本。
(2)大便培养:床边采标本,阳性率约50%—60%。
(3)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4)快速病原学诊断:免疫染色法,荧光菌球法,荧光抗体测定,有助于早期诊断。

[治疗]

    (一)急性菌痢的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消化道隔离。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对于高热、腹痛、失水者给予退热、止痉、口服含盐米汤或给予口服补液盐(ORS),呕吐者需静脉补液,每日1500ml~3000m。

    2.病原治疗 由于耐药菌株增加,最好应用≥2种抗菌药物。

    (二)中毒性菌痢的治疗

    1.抗感染 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联合用药,静脉给药,待病属于情好转后改口服。

    2.控制高热与惊厥

    3.循环衰竭的治疗:基本同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主要有:①扩充有效血容量;②纠正酸中毒;③强心治疗;④解除血管痉挛;⑤维持酸碱平衡;⑥应用糖皮质激素。

    4.防治脑水肿与呼吸衰竭
 
    (三)慢性菌痢的治疗

    1.寻找诱因,对症处置。避免过度劳累,勿使腹部受凉,勿食生冷饮食。体质虚弱者应及时使用免疫增强剂。当出现肠道菌群失衡时,切忌滥用抗菌药物,立即停止耐药抗菌药物使用。改用酶生或乳酸杆菌,以利肠道厌氧菌生长。

    2.对于肠道粘膜病变经久有愈者,同时采用保留灌肠疗法。

[预后]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大便正常,大便培养连续3次痢疾桿菌阴性;

    2.好转:症状体征改善,大便不正常,大便培养痢疾桿菌阳性;

   3.未愈:症状体征不改善,病情反复、大便不正常,大便培养痢疾桿菌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