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日光下走30分钟可预防骨质疏松
有规律的运动: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因此在注意饮食的同时,不能忽视定期的运动。负重锻炼可以减缓骨质流失,甚至增加骨密度。走路、跑步等都可刺激骨骼,牵拉肌肉,有助于增加骨峰值。中老年人应该有规律、适度地运动。专家建议,每天在日光下步行30分钟,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生活要有规律,戒烟限酒;不能偏食,要摄入足量的含钙质以及各种维生素的食物,多喝牛奶以及经常晒太阳非常有必要,也可服用一些预防性的药物。
常见药物
基础药物:主要有钙制剂及维生素D类药物;
抑制骨吸收的药物:主要有双磷酸盐、降钙素、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
促进成骨的药物:主要有氟化物、甲状旁腺激素等。
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有哪些:
疼痛: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以腰背部多见;
身高缩短、驼背:它是由于骨质疏松造成椎体变形而引起的,是临床上的重要体征之一;
骨折: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是骨折。常见部位包括髋部、胸腰椎、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及踝部。
骨质疏松症分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如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等;
骨质疏松症应做检查
血化验检查:骨质疏松患者应定期抽血化验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等指标,必要时还需检查一些特异性指标;
骨影像学检查:对于有局部症状的患者应摄取病变部位的X线片、MRI检查,以排除骨折。如有骨折,需行相应的治疗;
骨密度检查:骨密度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可反映骨质疏松程度以及治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