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预防进食菇类引起食物中毒
发布时间:2006-06-14 16:17
发布人:
    在我国目前已鉴定的菇类中,可食用的数百种中,有近百种是有毒的,毒磨菇又叫毒蕈,其中近十种含有剧毒、可致人死亡,其中有褐鳞小伞、肉褐鳞小伞、白毒伞、褐柄白毒伞、毒伞、残托斑毒伞、毒粉褶蕈、秋生盔孢伞、包脚黑褶伞、鹿花蕈等。菇类引起的食物中毒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胃肠毒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肾损害型。
    菇类进食引起的食物中毒,多数是进食个人采集野生菇类所致。菇类中毒一般是急性的,中毒的潜伏期一般较短,一般为半小时至六小时,但最多可长达十至二十四小时,进食者视乎进食有毒菇类的品种和数量,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最常见会出现胃肠道症状,如噁心,呕吐,剧烈腹泻,水样便,阵发性腹痛,以上腹部和脐部疼痛为主,体温不高。神经精神型中毒的,可引起幻觉,听觉和味觉改变,发音异常,烦躁不安,动作不稳,头晕眼花等,继而思睡,昏迷,甚至死亡。
    毒菇中毒的救治:
    发生毒菇中毒后,应及时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措施,迅速排除尚未吸收的有毒物质。然后对症救治。
    肝肾损害型的病人,在症状暂时缓解或消失时,可能是假愈期,一定要注意观察,以免误诊误治。
    菇类中毒的预防:
    ①一般人难以分辨食用菇与毒菇,因此千万不要自行采摘野菇进食;
    ②向信誉良好的可靠供应商购买菇类;只购买和进食人工栽培的菇类,如草菇、冬菇、金针菇、木耳等;
    ③不食用变味、变色、不清楚来源的菇类;
    ④菇类应彻底清洗及煮熟才可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