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主题 > 慢性病防治 >

乙肝常见问题解答!

发布时间:2006-06-18 18:45 发布人: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传染给他人?
a.乙肝病毒主要是经血传播:如输入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通过血源性注射传播。 
b.胎源性传播:如孕妇带毒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妊娠期发生肝炎的孕妇对胎儿的感染等。 
c.医源性传播: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用一个注射器对几个免疫对象预防注射时亦是医源性传播的途径之一;血透患者常是乙肝传播的对象。 
d.性接触传播:近年国外报道对性乱交、同性恋和异性恋的观察肯定:乙型肝炎的性传播是传染性伙伴的重要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 
e.昆虫叮咬传播:在热带、亚热带的蚊虫以及各种吸血昆虫,可能对乙肝传播起一定作用。 
f.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与乙型肝炎患者或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而传播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的发病率与年龄、性别和职业有关吗?
乙型肝炎的发病率与年龄曲线相一致。4-10岁是发病的第一高峰;20-40岁是发病的第二高峰;40岁以后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有所下降。 

乙型肝炎的发病率男多于女。在河南省人群大面积抽样调查发现,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男性18.8%,女性15.6%;而乙肝显性现患率男性却比女性多1倍。临床上急性乙肝的治愈率女比男高,乙肝表面抗体转阳亦是女高于男,而慢性乙肝和肝癌的现患率则又是男多于女,这种性别上的差异可能与类固醇性激素和自体免疫等因素有关。 

乙肝与职业的关系,据国内统计发现,中小学生发病率较高,干部、工人、农民的比例相近;城镇分散居民的发病率最低。国外在同性恋者和性乱交者中乙肝发病率离高,吸毒和药瘾者中亦比常人高。还有血透单位和口腔科工作人员的乙肝病毒携带率和乙肝发病率亦比普通人群高数倍。妓女、暗娼、犯人中乙肝病毒标志的阳性率在我国亦可达85%以上。

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e抗原能自然阴转吗?
  慢性乙肝e抗原的转阴和e抗体的出现常为临床治疗有效指标之一。在大面积对乙肝病毒感染人群e抗原变迁的研究发出,e抗原完全能自然地转化为e抗体。成人年转化率为1%-4%,小儿乙肝病毒携带者e抗原的自然变迁转化率在5.9%左右。1989年日本报道对确定乙肝病毒水平感染者45例儿童和垂直传播8例儿童进行5-12年的随访观察,发现不管是水平或垂直传播,e抗原自然变迁是一样的;小儿e抗原阳性转化成为e抗体阳性的年转化率为5.9%;e抗体皆从8岁开始出现,以后以相同频率转化,至17岁时e抗原阴转而变成e抗体阳性的变迁率达78%。e抗原的转化率无性别差异,与表面抗原的亚型亦无关。

乙型肝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是我国当前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经济发展的水平较低,卫生条件比较差是本病流行的基础。本病遍及全球,乙肝表面抗原(澳抗)携带率热带地区高于温带,男性高于女性,儿童高于成人,城市高于农村。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及病毒携带者,经血液、性接触和生活密切都是传播的重要方式。易感者感染乙肝病毒后约经3个月(6周至6月)发病。临床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泻及腹胀,部分病例有发热、黄疸,约有半数患者起病隐匿,在查体中发现。肝功能异常,血清乙肝表面抗原、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去氧核糖核酸聚合酶均为阳性。少数病例病程迁延或转为慢性,或发展为肝硬变甚至肝癌;少数病例病程发展迅猛,肝细胞大片坏死,成为重症肝炎;另一些感染者则成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

乙型肝炎有什么流行特征?
  由于人群对乙型肝炎普遍易,所以本病遍及全球。该病无一定的流行周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属散发。近年发病率明显增长,主要与有无流行、卫生习惯、居住条件、人群免疫水平和防治措施等有关。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热带地区高于温带,男性高于女性,儿童高于成人,城市高于农村。乙肝亚型的地理分布亦有不同。我是是肝炎高发区,1990年的资料表明,我国人口中约半数感染过乙肝病毒或正在感染中。孕妇中起码有十分之一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如不接受乙肝疫苗预防,其新生儿在2年内60%以上可被感染乙型肝炎。一般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婴儿,6月龄时其表面抗原阳性率约为40%左右;表面抗原及e抗原双阳性母亲的婴儿,则6月龄时表面抗原的阳性率几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