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主题 > 慢性病防治 >

什么是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

发布时间:2006-06-14 16:15 发布人: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经伊蚊(埃及伊蚊、白蚊伊蚊)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突起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酸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病死率极低。登革出血热(DHF)和登革休克综合症(DSS)是登革热的严重类型,2—4日之后突然加重,发生出血和休克,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多,血液浓缩,容易引起死亡。

    流行情况

    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有媒介伊蚊存在的地方。我国广东、海南、广西和福建等均有发生。以5-10月份多发。新流行区,所有年龄均易感;在地方性流行区,发病主要是儿童。年龄、职业无明显的差异性。

    临床表现

    潜伏期5-8天。成人起病急骤,儿童起病较缓。主要症状有(1)发热(2)周身疼痛,明显头痛、眼眶后疼痛、骨、关节、肌肉疼痛(3)出血(4)颜面潮红和结合膜充血(5)皮疹(6)淋巴结肿大(7)相对缓脉。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部分病人肝功能检查SGPT可呈轻、中度升高;血凝抑制实验、IgG、IgM—ELISA实验对诊断有帮助。

    诊断标准(参考国标)

    突发高热,热程5-7天;周身疼痛,眼眶后痛,骨、关节、肌肉疼痛;麻疹样或其他性质皮疹;皮肤、齿龈、或鼻腔出血,束臂实验阳性;白细胞减少,血小板轻度减少。

    预防原则

    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包括消除孳生地、杀灭幼蚊和杀灭成蚊两部分;有可疑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如确诊应隔离治疗。发现可疑病例及时上报卫生防疫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