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党群专栏 >

不是“一阵风”而是“四季风”

发布时间:2013-12-23 09:56     发布人:    阅读次数: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党政机关例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这是我党首次专门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定的党内条例,被视为“党内法”。相较“八项规定”,它的效力和规范程度进一步提升。我们由此看到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执政党自身建设方面的理念、思路和决心。   

“四风”问题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四风”由来已久,积习甚深,事实证明,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能不能打消干部群众在反对浪费、改进作风上的疑问,能不能使干部作风有一个深刻转变,关键就看有没有“抓铁有痕、踏实留印”的劲头。如果不能坚持下去,不能取得实效,一阵风,走形式,虎头蛇尾,最终就会失信于民。  

不少地方官员和人民群众担心反“四风”会不会是来得快去得也快,甚至少数官员抱着侥幸心理,认为新一届领导集体在执政党自身形象的建设方面是一个短期的政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推进,反“四风”的深入开展,显示了中央对这个问题的权威与严肃,广大干部群众也认识到反“四风”不是“一阵风”,而是“四季风”,不是治标不治本的扬汤止沸,而是根除弊病的釜底抽薪。比如,从中纪委一连串“打老虎”的行动中,传递出中央从严治党、正风肃纪的强烈信号,表明了中央坚决反对腐败,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新目标的决心和信心。反对铺张浪费,这不只是一个改进作风的问题,也不只是紧一紧钱袋子、省一省年度财政资金的问题,更是反腐倡廉、赢得民心、夯实党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我们党一项长期而重要的政治任务,只有进一步严明纪律,规范权力运行,强化制度约束,主动接受监督,加大惩处力度,才能彻底根治“四风”,实现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形成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党政机关例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将浪费行为关进了法律的笼子里,为公款浪费架起了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意味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正在实现从文件反腐到制度反腐、法治反腐的转变,反浪费工作有望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和法治化,有望避免重蹈反浪费一阵风的覆辙,它的通过将节约与反浪费提升到了法规高度,真正保证了从源头狠刹奢侈浪费之风的可行性。  

对于执政党而言,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关键要有严格的制度约束,让每位党员干部保持对制度的敬畏。从反对“舌尖上的腐败”——吃喝风,到治理“屁股下的腐败”——公车改革,并不是说要让党员领导干部过“食无肉”“出无车”的苦行僧式的生活,而是要防止党员和领导干部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奢侈浪费之风及由此滋生的腐败,对此,必须是真改、真抓。不能否认,个别地方的党员领导干部在认识上还存在偏差,在行动上表现出只是做做样子、避开风头,推一下就动一下,甚至搞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小动作,脑子里并没有真改的政治自觉。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转变工作作风,还将面临严峻考验。  

打铁还得自身硬。作为社会顽疾,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之所以屡禁不止,很大程度上与一些领导干部的奢靡之风不无关系。俗话说,房檐下的冰溜子——根子在上头。要在反对浪费上取得真正的成效,领导干部要当好表率,竖起标杆。只有首先改进自己的作风,才会有“向我看齐”的底气,才有可能发挥出“一级做给一级看”的效果。  

作风上的弄虚作假,只会助长形式主义,只会削弱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只有落到实处,好的制度好的规定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各地方各部门、各级党组织,只有牢固树立“除病根”的心态,始终保持“在路上”的姿态,才有可能在全社会真正形成厉行节约的良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