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将成全球第三大死因 多因素致治疗难坚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 也被称为肺气肿和/或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可以预防的肺部疾病,由长期吸入污染物所导致,最常见污染物来源就是吸烟。这种疾病可对成年人享有自由呼吸和维持正常生活的能力造成进行性的、永久性的损伤。慢阻肺的特征性表现是气促(呼吸困难)、咳嗽、喘息和咳痰(粘液性或脓性)。这些症状,尤其是气促症状,可限制患者从事日常活动的能力。调查数据显示:60%慢阻肺患者的日常活动面临困难、从事家务的能力被削弱,75%的患者爬楼费力,45%的患者无法工作,50%患者睡眠不佳,91.6%的患者认为他们的社交活动受到限制,还有患者出现恐惧、焦虑、孤立和抑郁等心理疾病。我国每年因慢阻肺死亡的人数已经高达128万。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30年,慢阻肺将成为世界第三大死因、第五大致残原因。
慢阻肺不仅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痛苦,也会给患者的家庭乃至社会医疗保健体系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经济学分析结果显示,慢阻肺急性加重所导致的住院费用占到慢阻肺整体医疗支出的比例达到40%至70%。在欧盟,慢阻肺的总体医疗保健预算达到386亿欧元,在美国,估计慢阻肺的直接医疗费用达到295亿美元。所以,做好慢阻肺患者的稳定期治疗工作,降低病情急性加重风险,已经成为目前慢阻肺治疗的共识。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让慢阻肺患者生活“雪上加霜”
虽然慢阻肺患者在稳定期的治疗十分重要,但是多数患者在病情稳定时往往难以坚持用药治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阻肺学组副组长、中国慢阻肺联盟核心成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科姚婉贞教授指出,慢阻肺患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长期治疗的意识,许多患者并不知道慢阻肺病情恶化会导致急性加重乃至死亡;也有人认为即使坚持治疗,也只能改善症状,并不能断根,因此自暴自弃;此外,还有患者因担心长期用药会对身体有副作用,从而自行停药,也有病人因发现某些吸入治疗含有激素而停药。
不仅如此,许多患者在未能清楚地了解自身疾病状况的情况下,很容易掉以轻心。肺功能检测作为评估慢阻肺病情的金标准,在我国的知晓率和普及率还不高,一旦患者觉得自己的呼吸困难症状得到缓解,便认为已达到疗效,而并未到医院通过肺功能检测来掌握病情;还有些患者嫌定期去检测肺功能太麻烦,就仅凭主观感受,自行中断了治疗。
装置创新或改善慢阻肺患者治疗现状
医学上现有的治疗慢阻肺的常见方式主要由口服/注射和吸入等方法。口服和注射都会先将药物送到血液中,再循环至靶器官肺部,这样往往效率较低,不能及时起效。而吸入治疗则可以较好的避免这些弱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科姚婉贞教授表示:“吸入治疗可以直接将药物作用于肺部,因此局部的药物浓度高,起效更快,疗效更佳,同时也能避免或减少全身用药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也正是因此,吸入治疗被中国慢阻肺诊治指南推荐位慢阻肺药物治疗的首选方法。
但是,现有吸入治疗装置的使用不便,也成为了慢阻肺患者难以坚持稳定期治疗的原因之一。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蔡柏蔷教授表示:“吸入治疗是目前慢阻肺治疗的理想方案。然而,慢阻肺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群,传统吸入装置对他们来说不够便利,有些对吸气流速要求高,有些气雾喷射速度太快,使得大部分药物流失或沉积在口咽部,导致肺部沉积率较低。” 有研究表明,超过37%患者未能正确使用传统定量吸入器和干粉吸入器,导致疗效不佳。因此,给药方式的改进和提高也有利于帮助患者坚持治疗。一份调查报告显示,97.28%的医生认为提高药物装置的操作便利性能够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一种针对慢阻肺患者的新型软雾吸入装置思力华?能倍乐?已经投放市场。相对于传统吸入器0.2-0.3秒的喷雾时间,这种新型吸入器的喷雾时间可以延长至1.2秒以上;而相对于传统吸入器9%-14.5%的药物肺部沉积率,思力华?能倍乐?的肺部沉积则可达到51.6%。不仅如此,这种新型装置的使用只需要“转、开、按”三个小动作,每天一次给药,并且易于携带,能大大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蔡柏蔷教授指出,这种新型的软雾吸入器可显著改善肺功能、呼吸困难、生活质量,降低急性加重风险及急性加重住院风险,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获临床研究数据证实,非常适合作为慢阻肺长期治疗的一线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