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主题 > 传染病防治 >

洪涝灾害后,需要注意的环境卫生

发布时间:2011-06-11 10:36     发布人:    阅读次数:

洪涝灾害发生后,由于居住环境及卫生条件差,极易酿成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为了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各地必须动员广大群众搞好环境卫生,其主要内容是:  

   (一)做好水源保护和饮水消毒工作,供给安全卫生饮用水。  

   (二)搭建临时窝棚住所,使灾民有地方住。  

   (三)设置临时厕所、垃圾收集站点,做好垃圾、粪便的卫生管理,妥善处理人畜尸体。  

    (四)洪水退后,对室内外进行彻底的环境清理,改善环境卫生。  

、灾民临时住所的卫生要求  

   (一)首先要选择安全和地势较高的地点,采取应急措施,搭建帐篷、窝棚、简易住房等临时住所,做到先安置、后完善。  

   (二)应尽量选用轻质建筑材料,棚子顶上不要压砖头、石块或其他重物,以防棚子倒塌伤人。  

   (三)棚屋等临时住所要能遮风防雨,同时应满足通风换气和夜间照明的要求。南方要设法降低室温,防止中暑,北方应注意夜间保暖防寒。  

   (四)灶具要放在安全地点,并有人看管,以防火灾。  

   (五)注意居住环境卫生,不随地大小便和乱倒垃圾污水,不要在棚子内饲养畜禽。  

    (六)最好按原来居住状况进行安置。保持原来建制,按户编号,干群之间、各户之间相互了解,许多卫生问题可以有组织有领导地解决。  

、搞好厕所卫生和粪便处理  

    厕所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卫生设施,灾害时用的厕所应达到应急性、便利性和实用性的要求。加强厕所卫生管理,确定专人保洁,及时清掏粪便并进行卫生处理。  

   (一)在灾民聚集点选择合适地点、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搭建应急临时厕所,要求做到粪池不渗漏(或用陶缸、塑料桶等作为粪池),厕墙和顶可用草席、塑料膜、编织袋布或其他材料。有条件时可使用商品化的移动性厕所。  

   (二)尽量利用现有的储粪设施储存粪便,如无储粪设施,可将粪便与泥土混合后泥封堆存,或用塑料膜覆盖,四周挖排水沟以防雨水浸泡、冲刷。  

   (三)在应急情况下,于适宜的稍高地点挖一圆形土坑,用防水塑料膜作为土池的衬里,把薄膜向坑沿延伸20厘米,用土压住,粪便倒入池内储存,加盖密封,发酵处理。  

   (四)在特殊困难情况下,为保护饮用水源,可采用较大容量的塑料桶、木桶等容器收集粪便,装满后加盖,送至指定地点暂存,待水灾过后运出处理。有条件时用机动粪车及时运走。  

   (五)船上居民的粪便,应使用容器收集后送上岸集中处理,禁止倒入水中,以防止血吸虫等病传播。  

   (六)集中治疗的传染病人粪便必须用专用容器收集,然后消毒处理。散居病人的粪便采用以下方法处理:漂白粉粪便与漂白粉的比为5∶1,充分搅合后,集中掩埋;生石灰粪便内加入等量的石灰粉,搅拌后再集中掩埋。  

    三、垃圾的收集和处理方法  

   (一)加强垃圾收集站点的管理,有专人负责清扫、运输。  

   (二)根据灾民聚集点的实际情况,合理布设垃圾收集站点,  

  可用砖砌垃圾池、金属垃圾桶(箱)或塑料垃圾袋收集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三)及时将垃圾运出,选地势较高的地方进行好气性堆肥处理,用塑料薄膜覆盖。四周挖排水沟,同时用药物消毒杀虫,控制苍蝇孳生。  

    (四)对一些传染性垃圾可采用焚烧法处理。  

 、人畜尸体的处理  

    (一)对正常死亡者尸体,应尽快运出进行火化处理。  

    (二)对甲乙类传染病死亡者,应做好卫生消毒,以最快速度运出火化。  

    (三)对环境清理中清出的家畜家禽和其他动物尸体应用漂白粉或生石灰处理后进行深埋。  

    五、洪水退后的环境清理工作  

    水退过后,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广泛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水淹地区的村庄和住户必须进行彻底的室内外环境清理,做到洪水退到哪里,环境清理就搞到哪里,消、杀、灭工作就跟到哪里。  

    (一)组织群众清理室外环境,整修道路,排除积水,填平坑洼,清除垃圾杂物,铲除杂草,疏通沟渠,掏除水井内污泥,修复厕所和其他卫生基础设施,掩埋禽畜尸体,进行环境消毒,消除水灾痕迹,控制疫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灾区的环境卫生面貌在短期内恢复到灾前水平。  

    (二)凡是水淹地区的住户,水退后首先由专人对原住房的质量进行安全性检查,确认其牢固性。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清洗家具,清理室内物品,整修家庭厕所,修缮禽畜棚圈,全面清扫室内和院落,清除垃圾污物。必要时将房间的墙壁和地面进行消毒。对室内和临时居住点带回的日常生活用品可进行煮沸消毒或在日光下曝晒。待室内通风干燥、空气清新后万可搬入居住。       

    六、规划建设灾区的永久性住房  

    对灾后无房可住的受灾群众,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临时安身的住所,无论南方、北方,灾民住房必须达到灾民安全过冬的标准。居住条件改善了,灾民情绪稳定,有利于救灾防病和重建家园。如果有条件一步到位,建设永久性住宅。卫生部门应做好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对新建村居民点,可按照国家《村镇规划标准》和《农村住宅卫生标准》,做好规划设计卫生审查并提出建议,使新建的村庄和住宅符合卫生要求,在地址选择、功能分区、卫生设施和房屋建筑方面,要既适合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同时又能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面貌。